加入K印象设计师团队

K印象是一个真实的社区,注册后,你可以:
  向政府、企业展示你的设计作品
  参加政府、企业举办的设计征稿活动
  与广大设计师交流心得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经验分享 > 平面设计心得 >

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阅读设计

媒体:全球设计网  作者:全球设计网
专业号:K印象资讯 2014/10/13 16:32:40

“书”当成动词来看是指“书写”,就是将文字记录下来。把文字记录编排成册,就是一开始对名词:“书”的概念。承载文字的材料从最自然取得的龟甲、石头、兽骨、树叶一步步进化成加工后的丝、帛、竹简、木料这些或沉重或昂贵的物料,现在的书籍更是五花八门,各种式样原料的纸张,甚至是电子阅读工具。

只要能够呈现文字,就能够成书吗?怎么样才是一本让人在其中找到乐趣的书籍呢?

曾经师从日本书籍设计界泰斗杉浦康平大师的视觉艺术家——吕敬人教授,在本次专访中提出了一个概念:“阅读设计”。他认为阅读不单单只是阅读,而是要进一步地去“品读”,设计者的工作除了排版、文字图片选择,更要带着读者进入完整环境和氛围。

与书结缘

吕教授的父亲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和理学有深入的研究;母亲是一位基督教徒,所以自小生活中就有不同的文化元素。家中藏书很多,他和兄弟们还办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从书籍分类、登记到制作借书名册都一手包办。

到了70年代,青年们开始了上山下乡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动,吕敬人也不例外。突然从被书籍围绕的环境,被放进了知识封闭的地方,只好想方设法地找书看。这群青年们到处找啊,发现领导们偷偷藏起来的书籍,就高兴得不得了。就像现在的“特供”一样,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就算是小时候阅读过的《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只要有书,就恨不得能读上好几遍。书在那时候可是违禁品,更别说是外国读物,偶尔能看到苏联发放的宣传品,都好似如获至宝。也不管里面宣传鼓吹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只觉得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缕光线,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接触中国以外的世界。他也在所谓的“禁书”中第一次接触到了例如《飘》这样的外国名著,“原来,外国的文学是这样的啊!”就此在他心中种下了“崇洋媚外”的种子。
 

现在的书籍变得华丽,取得管道极多又容易,但是对“书”的珍惜之心反而越来越少。内容良莠不齐,信息量庞大,就像一条条资讯刷过眼前,却没进脑子里。不只是珍惜之心,人们辨别优劣、审视内省的能力越来越退化。他说:“只有真正应该留下来的经典才值得被印刷成书。”


 

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阅读设计

杉浦老师的当头棒喝

“崇洋媚外”吕敬人是这么说的。

带着这样心理想法,他原本打算去美国学习深造,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前往了日本。到了日本,他才听闻“杉浦康平”的大名,进而拜于杉浦老师门下。一开始,“崇洋媚外”的心态不时在他的言谈里流露出来,但是这位将典雅日本文化和现代元素运用自如的大师却给了他一记当头棒喝。在杉浦的观点中认为日本的文字以及许多文化都是从中国习来,而这个来自中国的学生从一个拥有如此深厚庞大底蕴文化的国家出身,应该更进一步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杉浦对东方传统文化掌握度,一次次展现在其设计的作品上。所提出“噪音学说”,仔细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然后将细节放大,寻找并展现其中的美。表现的方式不局限于东方风格,更使用了西方的设计方法论和现代化的语境。

在学习过程中,吕教授也渐渐了解西方文化逻辑中所谓的“二元论”和东方文化中讲究的“混沌”各有千秋。89年,学运发生后,他一度疑惑是否要回国的问题。杉浦老师在此时对他说的话,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既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就应该站在那块滋养这些文化的土地上,为本土文化服务。”
 

提到杉浦康平,吕教授特别推荐了《造型的诞生》一书。不管在思维方式的建立,或领略东方文化的意境之美上,都是极佳的启发读物。

 

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阅读设计


 

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阅读设计


 

从根本出发——纸

“电子载体的出现,对纸质载体是个转机。”在普遍担忧电子阅读工具对纸质书籍造成压迫的焦虑中,吕敬人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他认为电子书的出现,反而能让纸面载体回归到原始的状态。实体书的数量减少,成为奢侈品、高档品、收藏品。为了小众存在。这些书籍的购买者和阅读者不只是从书上获得信息,更加看重阅读时的感受。“书”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文字讯息,更应该有保存性上的价值,书所承载的内涵更多,包含技艺和情感。

把时效性的资讯和工具性质的内容都交给电子载体吧,纸本书上所印刷的应该是值得被流传下来的经典,一字一句都要对得起自然资源、对得起每一棵树,实体书必须物有所值。书越做越少、越做越好,除了是知识文字的载体,还能成为可拍卖、增值的藏品。实体的物质,例如祖先留下的东西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时间、感受到人类的温度。

这些不同于现代电子科技的感受,纸是如何表现得呢?

纸张承载油墨、经过压力所呈现出来的,不只是简单的载体,而是一件艺术品。印刷作品和电子作品不能单纯地放在一个断面上去解读,两者各有千秋。我们是靠着印刷压力和工艺呈现物质化的美感。或许将来会回归到自然,人们再次关注起凸版印刷、活字印刷。知名生活品牌“无印良品”(MUJI)的创意总监原研哉认为“电子载体能够帮助纸面载体回归到其本源。人们生活当中离不开物质、离不开纸”,我们不能偏激地、偏颇地为这些问题下定论,要说谁能完全取代谁是不太可能的,不如说两者间能够为彼此不同的特性产生互补。

“人有五感”这是吕老师在采访中不断强调的事。眼、耳、鼻、口四感都集中在头上,第五感——触感则来自全身、最直接、最强烈的体验。例如我们穿着的服饰,不同的质感接触到身体皮肤的体验都是选择时的考量因素。将触感延伸到纸张的特性上,各种纸材原料来自不同的植物,风格各异的成品都能带来相异的触觉体验。吕老师正在为中国科技大学的纸张研究所做一套书,他们在中国各地取材、调查,将全中国那些传统的原生纸张的材料、产地、风土、人文一一记录下来,不同的气候环境、生活习惯、民族审美如何影响原生纸张的诞生。一张纸的背后,包含了无数民族智慧与时间流转的故事,在我们用手指划过纸面的时候、鼻尖轻嗅气息的时候,说不定能够看见小故事的片段画面。
 

中国是造纸大国,但是当下的纸品,和韩国、日本、欧洲相比之下都相当不足,根本问题在于找不到定位和合适的态度。近代的中国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革,传统与现代之间产生的断层令人们无所适从,有些人追逐新颖的事物填补空虚,有些人却更加努力地在“断层”之中找寻古老美好的蛛丝马迹。传统并不代表老旧、陈腐,其背后饱含了无数代人民生活智慧的积累。把握着传统,思考着实用与生活美感,转化为贴合社会需要、弥补人心空洞的作品,才是令人感动的设计。


 

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阅读设计

 

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阅读设计

对待出版品的态度

说到国外对待出版品的态度,吕教授分享了他在一次欧洲旅行时的见闻:“英国威尔士有个小镇,那里的小书店林立,每一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有些专门卖侦探小说,有的里面只陈列电影相关书籍,甚至还有专卖地图的店,还能在某些书店里发现一九八几年的出版物,用现代的工艺和眼光来看,不管在印刷、装帧、排版的考究度上都不逊色,并且被保存的非常好。当时的人们怀着珍惜与虔诚的心在制作一本书籍。”

由这段经历,引出了他想要强调的概念:阅读设计。

将书籍设计提升到阅读设计的境界,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要跳脱书籍只是文字承载工具的既定想法,要从受众,也就是读者的阅读体验出发,阅读过程就像看戏剧表演一样,需要过渡、情节转折和起伏,这些就要靠排版的功力来呈现。已经不是早年吃不饱饭,看书只要白纸黑字的时代,现在读书是在‘品’,是在领略它的味道。

“不如我们少做点书”他又抛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

现在请吕教授设计书籍的人都希望做出具有收藏价值的书籍,除了形式以外,还要注意文字,包括图片的精致度。用心力、花时间做出一本好书,书也许会越做越少,但是一定要越做越好。纸媒要发挥索引、营造氛围的功能。例如,书写汉字的过程,一笔一划都是在体会汉字的形成过程。阅读过程也是相同的概念。“价值”二字,现在被无限放大的是“价”,在设计制作书籍的时候,不能忘记了“值”的意义,着重其艺术性、传承性、精英性。

“对读者和受众的敬畏之情,就形成了态度。进一步来说,对待他人的态度,即是心中对待自己的态度。”这就是吕教授为“阅读设计”所下的最佳注解。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本站会员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如未经作者同意,用作商业用途或匿名转载,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 K印象 www.kimage.cn . All Rights Reserved |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 | 京ICP备10001932号-3